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以山东为重点,面向全国,主要报道医学检验专业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出版部门: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01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7-144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山东
出版地区 山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国际刊号:1673-5013
- 国内刊号:37-144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15例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进行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同时以20例正常体检人群做对照。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CT能显著区分开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CRP在两组间存在浓度重叠,无法完全区分开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
作者:田玉峰;王家安 刊期: 2015- 05
-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前后凝血因子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前后凝血因子之间的存在的差别,为临床选择使用不同血浆制品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0人份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前后各类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Ⅷ(FⅧ)]进行对比。结果:新鲜冰冻血浆经病毒灭活后PT、FIB、TT无明显变化(P>0.05),APTT、FⅧ活性水平则显著降低(P......
作者:宋春明;颜峰;王岩;王玥玲;邓小湄;林林;刘奉莉 刊期: 2015- 05
-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超敏肌钙蛋白T水平对心肌缺血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1MA)及超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对心肌缺血引发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因胸痛、胸闷或急性心梗发作就诊患者150例,分别于入院2h、6h、12h、24h取样行1MA和hs-TnT检测,并根据出院诊断分组,观察各组患者不同时间段1MA和hs-TnT水平,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1MA和hs-TnT在心肌缺血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
作者:陈传华;马祥波;罗艳华 刊期: 2015- 05
-
手工浓缩血小板三种分离方法的质量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分离方法对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选择佳的分离方法提高血小板回收率,确保临床使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符合浓缩血小板制备要求的全血90袋,采用相同的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将离心后的全血分别采用悬挂法、分浆法及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对分离后的浓缩血小板进行质量分析。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的浓缩血小板回收率高,且混入的红细胞及白细胞数量少;而分浆法分离的浓缩血小板......
作者:刘芳;朱仕清 刊期: 2015- 05
-
甘胆酸与总胆汁酸在妊娠期早期肝内胆汁淤积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测定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免疫比浊法测定健康组和病例组血清甘胆酸浓度,循环酶法检测正常组和异常组总胆汁酸(TBA)的浓度。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
作者:吴文俊 刊期: 2015- 05
-
母乳成分相关研究进展
母乳中的蛋白质是婴儿机体生长发育基本的营养物质。母乳中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包括乳铁转运蛋白、乳白蛋白和α-乳白蛋白,约占总蛋白质的70%,而酪蛋白较少,主要是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约占总蛋白的30%[1]。这样的蛋白成分比例更有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
作者:王昆;张霞;李荣国 刊期: 2015- 05
-
幽门螺杆菌的体外耐氧特性研究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的活检标本中分离出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1]。随后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该菌与人类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2-5]。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H.pylori列为人类第一类致癌因子[6]。目前H.pylori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尚未阐明......
作者:王琳淞 刊期: 2015- 05
动态资讯
- 1 2009-2010年我院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痰培养分析
- 2 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总IgE
- 3 不同分型甲状腺癌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 4 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体会
- 5 浅谈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程中操作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6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试剂盒方法学比对研究
- 7 集束化护理降低泵入可达龙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 8 血液检验的质量管理
- 9 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计数的方法学分析
- 10 血、胆汁淀粉酶及同工酶活性在胆道疾病中变化的意义
- 11 血清hs-CRP、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用于肺栓塞诊断的临床意义
- 12 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对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 13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 14 溯源校准品在临床生化酶类测定中的应用
- 15 合山市人民医院4年临床输血统计分析
- 16 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部分检测结果的影响
- 17 人巨细胞病毒蛋白抗原的研究进展
- 18 免疫治疗前后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ACA、封闭抗体表达的变化
- 19 乙肝五项指标检出模式与HBV-PreS1检测的对比观察及临床应用
- 20 尿液RBP、mAlb检测在肾功能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