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以山东为重点,面向全国,主要报道医学检验专业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出版部门: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01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7-144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90

出版地区 山东

出版地区 山东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国际刊号:1673-5013
  • 国内刊号:37-144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2001年第2期文章
  • 80例不育男性精液检查分析

    精液检查是临床常用来诊断男子不育症的项目之一.为查明精液中影响男性不育的原因,我们选择了80例不育男性精液进行常规检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英;潘尚连;司庆英 刊期: 2001- 02

  • 精液常规检验体会

    精液常规是检查男性不育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还可以用于输精管结扎手术后的效果观察和辅助诊断一些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如:肿瘤、结核、淋病、先天性发育不全等,还可以用于法医鉴定.......

    作者:郎晓良 刊期: 2001- 02

  • 血脂、脂蛋白的测定与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是多病因性疾病,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其中主要的可变因素是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血脂异常)及糖尿病,高脂血症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沉积,从而影响血流,导致血管阻塞及心肌梗死.通过血脂、脂蛋白的测定,了解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张凤花 刊期: 2001- 02

  • 淋病患者继发溶血性葡萄球菌感染41例分析

    溶血性葡萄球菌属于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尿道粘膜有较强的亲和力,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泌尿系感染.我们在细菌室工作中,发现有部分淋病患者在治愈一段时间后,又出现泌尿道感染症状而来诊,其中41例经细菌鉴定证实为继发溶血性葡萄球菌感染.......

    作者:董志荣;王周波 刊期: 2001- 02

  • 应重视大便隐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目前,临床检验中大便隐血常用的方法为干化学试纸条法.该法具有简便、快速及易操作等优点,但笔者在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该实验的质量控制.现对质控物的制备及使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术惠;胡志红;于宝江 刊期: 2001- 02

  • 441例患者沙眼衣原体DNA检测结果分析

    沙眼衣原体有15种血清型,其中D-K型可在生殖道感染中发现,从而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并且这一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加强衣原体感染监测已成为临床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本文报告441例性病门诊就诊患者沙眼衣原体DNA检测结果.......

    作者:邓群颖 刊期: 2001- 02

  • 促丝裂原活化淋巴细胞诱导抗双链NDA抗体生成

    抗双链DNA(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征性和致病性抗体,但该自身抗体的诱生机理至今不明.我们用刀豆蛋白(ConA)和脂多糖(LPS)活化的小鼠淋巴细胞为自身抗原,分别免疫同系小鼠,均能诱导出IgG类抗ds-DNA抗体,并且小鼠肾脏有IgG类免疫复合物沉积形成.结果提示活化淋巴细胞的核内成分是诱生抗ds-DNA抗体的自身抗原.......

    作者:卢琳;李金柱;王美英;吴厚生 刊期: 2001- 02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研究进展

    本文着重对细胞膜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mTNFαR)的性质、数目、种类、代谢动力学与调节因素、TNFα信号传递过程以及可溶性TNFαR(sTNFαR)的性质作了综述,介绍了mTNFαR数目测定方法,初步探讨了慢性HBV感染时单核细胞mTNFαR的数目改变及其病理意义.......

    作者:闵伟琪;顾长海 刊期: 2001- 02

  • VEGF在血癌中的血浆水平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决定血管生长程度与速度的因子,伴随着物理修复和再生而与血管的重建有关.VEGF的过量产生与各种疾病(包括癌症)的发展有关,因为它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借助于增加转移和新血管形成而导致肿瘤的扩散(Dvorak等,1995),也许在控制恶性造血细胞增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atajczak等,1998).......

    作者:孙杰;武娟;迟伟玲 刊期: 2001- 02